上海市中医药学会2025年新年贺词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值此2025年到来之际,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特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谢!
2024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中医药传承发展为己任,发挥学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助力上海中医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
“海派中医”的精神文脉也是学会新时代赓续发展历史源泉。我们举办了“吕炳奎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继承和弘扬老一辈“中医司令”奋发开拓的使命感。隆重召开“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理论高峰论坛”,将“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融入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教研产多元协同发展新路径。学会推荐的多个流派入选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多位会员获得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称号,并在进博会“非遗客厅”上展示了中医药魅力。积极推进流派传承人在基层社区设立工作室、工作站,促进优势资源下沉社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大比武”,提高社区中医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营造中医药服务主阵地的良好氛围。我们利用《西医大家话中医》出版发行的好机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展示中西医协同创新的重大意义和未来价值。
围绕如何做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新课题,我们设立青年医师海派中医传承研究项目,多个专业分会增设青年学组,为广大青年医师搭建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鼓励青年医师“读经典、做临床、学各家、跟名师、能总结”。举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本市社区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圈大中医药行业的专业团队群。
品牌科普是我们弘扬中医药文化“双创”的重要抓手。一年来,中医药进校园活动又有新的延伸,除了中医药主题讲座、中医治疗方法示范等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外,还举行面向长三角地区的青少年“讲好中医药故事”短视频大赛。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举办“治未病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和“青年中医说——中医科普影响力提升活动”,“中医药滋补文化节”、“一招一方短视频大赛”、“养生膏方节”依然“火爆”。在提升治未病中医文化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什么是能影响良好生活行为的“有用的好科普”。我们还在原有基础上牵头兄弟中医药学会重构了长三角中医药科普教育创新合作中心,优化工作机制,吸引了更多的专业机构共建共享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源。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学会各分会工作的“新常态”。为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以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以培育标准化项目带动标准化、国际化专家团队建设,提升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融合度。2024年,我们新增团体标准立项8项,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团体标准2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心搭建的适宜技术研发转化和国际推广合作新平台秉承“夯实基础、跨界融合、出海发展”的理念,如今推出的“迭代”新产品也可谓科技与中医“元气双满、靓丽缤纷”。
开放合作交流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加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配合ISO-TC249中医药委员会成功组织了唯一一个由京外单位承办的传统医药标准化发展分论坛,“多元、传承、创新”的主题进一步紧密了中医药与世界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一年来,我们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长三角中医药学会联盟、国家(华东)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长三角中医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等学术联盟为平台,联合多地中医药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互学互鉴,为打造“健康长三角”提供中医方案。
一年来,我们的会员在科技创新上又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共有9个项目获评中华中医药科技奖和各子奖项,其中由学会推荐的美国中医药学会陈业孟教授荣膺了年度唯一的中华中医药科技奖·岐黄国际奖。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部署,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
2025年,我们将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海上中医人的奋进新篇章!
元旦和春节将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欢乐,顺和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