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确认过眼神,你是最美!来听听3位上海援鄂护士的“疫”线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她们,是魔都最美的援鄂护士,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主动请战,奔赴武汉“疫”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给病患最温暖的呵护。

“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团队,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你现在认为我们的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们也就有多么重要。”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网红张爸,又一次快人快语,让默默付出的护士,不再被忽视。

治愈、帮助、安慰,她们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主动请战,奔赴武汉“疫”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给病患最温暖的呵护。她们是妻子、母亲、女儿,但在关键时刻,她们总毫不犹豫地抛下这些,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

她们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而恰恰是携带着女性的特质,靠着知识、经验,爱心、坚韧,温情、灵动,成为这场战“疫”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金银潭”大眼睛留下“天使印记”:
一周84小时冲在最险“疫”线
华东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贞



“说星星漂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过护士的眼睛。”有康复患者说。陈贞,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病人眼里的“大眼睛天使”。结束一天压力“破表”的工作,摘下口罩,汗水和几道深深的勒痕留在她美丽的脸庞,局部还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压伤破溃,大家笑称这是“天使印记”,但这位爱美的护士长并不在意。

小年夜接到组队通知,她是上海护理人员中第一个报名的。大年夜白天,她还在医院的ICU病区奔忙,下班匆匆赶回家准备年夜饭。可是出征的命令提前,同是医务人员的爱人仍在医院值守,她只是简单关照了儿子几句,就拿起行李出发了。

在武汉,陈贞再肩重任:她是第一批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七党支部书记、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护士长。在金银潭ICU,一般每名护士管3名病人,陈贞却独揽6名;普通护士一周工作24小时,陈贞要干满84小时。在排班时,为了照顾其他队员,她总是把病区最易感染、最危险的活——患者气管插管、深静脉注射等,都留给自己。

陈贞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压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作为华东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她总是及时出现在最需要她的地方。2002年8月,华东医院外科组拟建重症监护室那会儿,孩子才10个月,但陈贞清楚危重病人更需要她。在她的带领下,ICU护理小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协助医生团队成功抢救了多位手术中出血量达10000ml以上的病人、101岁的中毒性休克的病人,以及严重的车祸复合伤的病人等。

还记得上海“最美司机”吗?2013年的那个早高峰,公交车司机刘银宝在驾车途中突发脑溢血,危急时刻刹车,保住了一车乘客的安全。陈贞及其护理团队不仅配合医生挽救了刘银宝的生命,更是通过无微不至的精心护理,使昏迷了60多天的病人苏醒。在抢救 “5.16长宁区昭化路厂房坍塌”事件的伤员中,她几天几夜不回家,参与抢救重症伤员……

陈贞在毕业时获得护校唯一的“白衣天使”奖,在华东医院,这位大眼睛护士长在内外科都工作过,在东西楼轮转过,在特护的岗位上也实践过,曾获上海市优秀护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不管在哪里,她都用笑给予力量,用爱对抗病魔。


曾抗非典今战新冠,17年两度出征:
“我有经验,一定要让我上!”
瑞金医院感染科二病区护士崔洁



崔洁又出征了。2月9日,作为瑞金医院感染科一名普通护士,她跟随瑞金医院医疗队,奔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区。这之前,很少人知道,她曾是一名抗击非典的英雄。2003年SARS疫情爆发,她时任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也是上海第一个非典隔离病房的护士长。那段日子,崔洁24小时守护着“非典”病人,因为连续作战,曾累倒在病床边……那年,她被光荣地评上“全国三八红旗手”。

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抗疫老兵毫不犹豫,再次第一时间报名应征。可是候了好几轮,直到第四批才被“安排上”。原来,院里考虑她家里有困难——一对双胞胎才9岁还在读小学,丈夫重病初愈,母亲身体也不好,所以一再劝她暂缓出征。可崔洁的态度却很坚决,“我有经验,一定要让我上!”

高年资、经历过非典、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到武汉同济医院,她就当仁不让,带领一支9人的护理小分队,投入战“疫”。“只要防护到位,就不用怕。”她总是淡定地以过来人身份,鼓舞年轻护士的士气,还将感染科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在非典时期总结的教训,无私地传授给低年资的队员。工作之余,她积极组织培训,在实战中带领护理团队快速成长。而每天晚上下班后,她才抽空和两个孩子视频连会儿线,问问功课、话话家常,是她一天最幸福最放松的时刻。“龙凤胎,有点皮,开学都要上网课,一个只能托给邻居管。”当医院问家属有啥困难吗?她的爱人很久没啃声,最后只默默说了一句:如果有人能辅导孩子功课就好了。他生过一场大病,这段时间一个人父兼母职,有点力不从心。

崔洁原本可以不用来武汉的。49岁,对护士这个职业来说,也算高龄了,对体力是一大考验。她还有高血压,平时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但这些她都没放在心上。

除了一双上小学二年级的双胞胎,让她最放不下的是89岁的老母亲。非典那年,崔洁的父亲刚过世,当时上海发现的8例SARS病人,都在她坚守的传染病医院。崔洁以医院为家,为了安慰体弱的妈妈,在隔离病区给她打电话:“妈妈,您要多注意身体,不要为我担心,等这场疫情结束了我就能陪您了。”而这次离开,她索性瞒着母亲,“妈妈身体不好,还是不知道的好。”走前,她只是拜托同事为母亲配些高血压药。“个人困难?没问题,我能搞定!”她的乐观开朗,一如往常。

崔洁所表现出的专业、无私和勇气,恰恰源于她的日常工作。崔洁2004年离开传染病医院来到瑞金医院,甘于在感染科二病区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护士。在瑞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眼里,她低调,实干,是好帮手,也很专业,有想法,还参与病区的管理。“不少传染病人心理敏感,为了疏解他们的情绪,她在传染病医院时还特地去精神病医院进修过心理学,现在经常活学活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医生的治疗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


嗓门大,技术好,态度好!
80后“女汉子”扛起ECMO护理重担
上海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卢文琪



常人在ICU待上20-30分钟便会感到胸闷不适,可卢文琪接触患者最长可达8小时;即便穿戴两层防护服及口罩,与患者沟通也要大声说话,虽然无法畅快呼吸,但她却笑着说:“没事,我嗓门大!”儿子口中爱臭美、爱漂亮的妈妈,已剪短头发、脸上满是压痕……哪有天生的“女汉子”,不过是为了要守护的人拼尽全力罢了。这个在病人眼里“嗓门大,技术好,态度好”的80后小护士,就是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卢文琪。

卢文琪也是一名抗“疫”老兵,非典那年,她刚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发热门诊。今年除夕夜,卢文琪临危受命,告别母亲和儿子,立即收拾行囊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最后进驻疫情“风暴眼”武汉金银潭医院。医院护理部主任说:“选她做队长我绝对放心,她有着丰富的ICU重症护理经验,既能照顾好病患,又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好队员。”

卢文琪不负众望,其所在的北3危重病区成功完成了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操作,ECMO的护理观察对于早期发现及预防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专职护理组加入。由于ECMO专职组成员人数较少,又需要长时间工作,她与组长商量后主动接下来ECMO护理任务,并在夜班上接受了专职培训,在前线快速成长为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她说:“这次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前线的疫情,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要书面知识的空谈,实际操作才是经验积累的关键。”她深知病人们的恐惧与不安,经常主动给予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收到了多封患者手写的感谢信。前不久,她和两位队员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许下庄严的誓言,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卢文琪在“抗疫日记”中写道:漫长的黑夜是难熬的,我们一起叠起了千纸鹤和爱心,祈祷病人早日痊愈,疫情早日结束。希望26床的阿姨能够看到防护面具下我的微笑,希望我的微笑能带给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就像天亮时那一丝曙光给新的一天带来的希望。


她原先所在的CCU,作为上海市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从病房环境的布置、护理用具的改进到护理服务内容的延伸,到处都有她的“金点子”。她还将多年的经验耐心地传授给年轻护士,近几年带教总数近150人,还带教见习生约300人,实习生约110人。

“优质护理是不断更新的‘硬件’+坚守初心的‘软件’。”卢文琪在基层护理的岗位上,润物细无声地默默耕耘近20个年头,从未因为自己渺小、岗位平凡而停止努力,因为她深知,每一滴水,都是大海……